40年前,可口可乐改经典配方险“翻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素以爱喝可乐闻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已建议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饮品配方,将现有的甜味原料从玉米糖浆改为蔗糖,并表示只有这样可乐的口味才“更棒”。可口可乐公司22日宣布,计划于今年秋季推出一款采用美国蔗糖的新款可乐产品。一时之间,可口可乐“改配方”成为全美热议的话题。作为历史悠久的经典碳酸饮料,可口可乐的配方百年以来历经多次调整,而该公司40年前的一次“大改”,险些让品牌口碑“翻车”。
19世纪末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可乐饮品并不是现今消费者喜爱的“快乐水”,它更像一种“保健药酒”,其创造者是美国佐治亚州的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南北战争时期,担任陆军军官的彭伯顿在战斗中负伤,胸部的伤口迫使他长期服用镇痛类药物,最终导致吗啡成瘾。为克服药物依赖性,彭伯顿尝试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研发替代药物。基于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法国饮品“马里安尼葡萄酒”(一种添加了兴奋剂的饮品),他往里面加入非洲可乐果等成分,调配出了一种“法式可卡酒”,这就是可口可乐的前身。
1885年,彭伯顿在接受《亚特兰大日报》采访时表示,他的可卡酒是“最出色的补品”,声称其不仅“助消化、改善呼吸功能”,还能“强化肌肉与神经系统”。然而,可卡酒的销路尚未打开,亚特兰大就在1886年颁布禁酒令,彭伯顿不得不调整配方。他移除了酒精、加入糖浆,然后再将其与碳酸水调配在一起,制成汽水,并将这种饮品正式命名为“可口可乐”。为了“顺应社会潮流”,他将宣传口号改成“可口可乐:理想的戒酒饮料”。
1886年5月,可口可乐饮品在亚特兰大市雅各布药房的冷饮专柜正式开售,定价为5美分一杯。然而,初入市场的可口可乐销量惨淡,第一年的总销售额仅为50美元。1888年,心灰意冷的彭伯顿以1750美元的价格出让了可口可乐的经营权,并于同年8月离世,遗憾地错过了这个饮料的崛起。也许是由于专利意识淡薄,彭伯顿生前与多人分享过可口可乐的配方。一名嗅到商机的美国企业家通过一系列收购迅速将配方拿下,他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始人阿萨·坎德勒。在他的营销下,可口可乐不到10年就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并销往国外。
在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看来,可口可乐绝非“凭空出现的神奇饮料”,它的配方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社会,民众药物成瘾、心理抑郁、神经衰弱以及酗酒等问题十分普遍,到处都是“得不到医生帮助的人”,他们只能求助于并不成熟的“自研药”。因此早年可口可乐的成分中充斥着违禁品,比如作为饮品原料的古柯叶中含有少量的可卡因。直到1914年,可卡因在美国都是合法的。
为适应法律与社会变迁,可口可乐的配方100多年来历经多次调整。公司高层在1903年正式决定弃用可卡因成分。1911年,美国政府起诉可口可乐公司,控告该饮品中的高浓度咖啡因有害健康,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法律。最终,可口可乐公司减少了饮料配方中的咖啡因含量。
可口可乐公司还因为商业竞争修改过饮料配方。据美国“历史频道”记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口可乐的最大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大有赶超趋势。在激烈的商战中,可口可乐公司摒弃了传承已久的经典配方,于1985年4月推出了味道更甜的新可口可乐饮品,希望在口味上碾压对手。没想到,这一举措起到了反作用。
新品上市几周内,可口可乐公司平均每天会接听5000通“愤怒的投诉电话”,到1985年6月,投诉电话激增至单日约8000通,以至于该公司不得不临时雇用更多的接线员。有愤怒的消费者给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写投诉信:“就算你在我家门口焚烧国旗,我也不会比现在更生气。”还有粉丝群体组团在街头倾倒新可口可乐饮料,甚至要起诉可口可乐公司。迫于压力,可口可乐公司在新品发布仅两个多月后就“请回了老配方”,并向消费者致歉。重新投产后,经典口味的可口可乐饮料的销量很快大幅上升。有媒体打趣称,可口可乐的这个案例会让很多商家引以为戒,即“永远不要破坏经典”。
而特朗普心心念念的“蔗糖可乐”是在大约40年前“消失的”。20世纪80年代,因为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全美各地的可口可乐生产商纷纷将原配方里的蔗糖改为价格更低廉的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但这次调整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有食品专家称,两者无论在口味还是热量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刘皓然)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