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快评:文明维度在全球南方的三种时态(含精彩瞬间)|讲堂176-4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8:04:00    

【导读】文明互鉴落到实处的大金砖会如何求同存异,共同促进全球治理?今天(12日)下午,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第五讲《金砖+在全球南方的实践与挑战》将举办,金砖创始成员国的四位学者同台共议,上观App线上双语直播。在此,借第四讲的青年观察员快评与全场的精彩瞬间回忆6月21日第四讲“全球南方在文明交流中共振与互鉴”盛况。讲座在联合主办方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该校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主讲,并在圆桌环节与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会长姜锋、该校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力行(Steve J. Kulich)和巴基斯坦国际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成员纳西姆·汗(Nasim Khan)开展讨论。160余位听众现场参与,上观APP、央视频、上外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等直播。

主讲、圆桌、提问等5篇均已刊发,此为快评篇(含讲座精彩瞬间)。

更多详情可见上观APP内“全球南方”合集,文汇讲堂公众微信号内“全球南方”合集。

今天下午2点,第五期直播二维码

全球南方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刘瑛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四位嘉宾的讨论将全球南方的文明维度引入到大家的视野中,让我们了解和思考全球南方在此维度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球南方文明的过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一种文明等级制——类似于经济领域的中心—边缘结构。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欧美文明代表发达与先进,而将全球南方的文明视作蒙昧与落后。这样等级制的形成,与过去西方国家对媒体和话语权的掌控密不可分。凭借着这种话语优势,西方媒体所渲染的全球南方国家战乱、贫困、传染病等问题频发的形象被固化,其建设取得的成就则遭到忽视,从而强化了文明等级制。

全球南方文明的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在逐渐兴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文化自觉会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凸显。首先,全球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媒介,使得各国能够直接地展示本土文明,直接地接触到其他文明,而无需像过去那样依赖间接的渠道了解彼此。其次,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全球化带来了剧烈的外部冲击,迫使全球南方国家转向自我、回归本土,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

全球南方文明的未来。四位嘉宾展望了全球南方国家走向文明互鉴,也注意到这一过程面临着的诸多挑战。其一,全球南方国家众多,其文明百花齐放,面对此种显著的差异性,仅仅依靠非西方叙事作为共识与合作的基础,可能过于理想化。其二,当前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相较之下,文明的建构与传播在其国内的政治议程中尚未成为首要优先事项。因此,在未来,通过经济合作来带动和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可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实践中值得探索的路径。

讲座进入尾声,下期主办方青年观察员快评员引入下一期元素

面对挑战,全球南方携手参与全球治理

扈赫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发生重大转变。一方面,全球南方正逐渐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规则的共同商议者乃至制定者。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外部挑战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以及其大规模退出国际组织的行为。内部挑战则源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不容忽视的发展差异、制度差异以及资源差异。

本期文汇讲堂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或差异。而下期讲堂则将转换视角,从实践层面出发,讨论“金砖+”机制如何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机遇。举例而言,以金砖合作的代表性成果——今年恰逢建立十周年的新开发银行为例,该银行建立了区别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国别系统”,在同全球南方各国合作时根据各国具体国情和发展战略采取针对性策略,而非实施一刀切的方案。通过此类机制与今天所讨论的文明互鉴,我们能既从理论层面、上层建筑出发,也从实践层面、经济基础着手,更有效地推动全球南方合作。

整理:高登怀

【精彩瞬间·美不期而遇】

1.祖国之美:暖场环节,观众观看前一期短视频,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讲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故事

2.记录之美:观众阅读随堂小报,上面有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观点回访,由此可窥见往期精彩

3.语言之美:圆桌开启前,主持人以每位嘉宾翻译费孝通先生“美美与共”16字中四字为契机,共同欣赏了德语、英语、乌尔都语、俄语、吉尔吉斯语

4.理论之美:杨成主讲,聚焦全球南方的文化自觉,及如何文明互鉴

5.跨文化之美:圆桌环节,杨成院长主持,对文化自觉与文明互鉴之间的张力、如何实践文明互鉴展开了深入探讨

6.学科之美:姜锋会长从各种视角谈诞生于新时代的区域国别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有别于欧美传统,以推进文明互鉴共生为主要特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7.考古之美:纳西姆·汗作为世界一流犍陀罗专家,分享了地处当今中巴经济走廊地区的犍陀罗地区考古发现,在公元一世纪便有中国与巴基斯坦交流遗迹,也是多国文明交汇处

8.实践之美:顾力行以实践之例阐释了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以跨文化是“淡水鱼入海”比喻揭示人均有文化适应性,而做好每个个体可以阻断极端发生,便是对文明互鉴的贡献

9.合作之美:讲座结束,四位嘉宾与文汇讲堂工作人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合影留念

10.青春之美:本期讲座由文汇报社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34位上外附中初一至高一的同学,其中含有学习各种语言的一带一路班

11.碰撞之美:主持人、文汇报国际部记者、“顾问天下”UP主顾文俊,邀请了十余位现场听友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