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兰洽会 | “营商”变“赢商” 发展乘势上——平凉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8:00    

图片

“营商”变“赢商” 发展乘势上

——我市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文 姚志强/图


当德生堂医药(平凉)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平凉市政务服务大厅“无证明窗口”完成企业注册登记时,他不禁感慨:“原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免证办’这么高效,仅用1小时20分就完成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变更,连营业执照都是通过电子证照调用的。”

这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统揽,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以高效务实的“硬核”举措,增强“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城市信用综合监测指数连续12个月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三、西部第一,庄浪县入选财政部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在这一系列捷报频传的背后,是我市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和一个个暖心的行动……

创新举措,便商服务更优

平凉市中心城区(无人机照片)。

“政策好,平凉的政务服务一直在升级!效率高,平凉的审批服务一直在提速!”

“从注册到提交材料再到拿证,整个过程没有繁琐的流程,没有繁冗的手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在平凉办事简捷的畅快。”

……

这些来自企业的心声,充分体现了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专责机构牵头落实方案中的30项重点指标、52项重点工作和105项举措,上半年任务全部完成,29项重点工作更是提前达成全年目标。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我市将营商环境便利度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评价,制定监测要点,构建了“电话+网站+微信+APP+信箱+监督员”六位一体投诉网络,聘用201名监督员,形成了“受理登记—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回访”闭环管理。企业对服务便捷性、问题解决效率的满意度分别高达98%、99%。

平凉市新生药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向梅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办证像闯关,跑断腿磨破嘴,要将近20天才能到手。现在系统‘唰’地调出电子证照,隔天就能领证。”随着“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市打出“并联审批+证照调用”组合拳,让药械经营审批等事项坐上“数据高铁”,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全市还同步推进“无证明大厅”和“企业之家”平台创建,1282项高频事项实现免证办理,政务事项全量办件平均受理时长压缩至3小时内,按时办结率99.79%,好评率100%,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访满意率91%、涉企事项办结率100%。税务服务也不断优化,依托自助办税区强化培训辅导,征纳互动应答成功率达98.12%,数字化电子开票率为99.6%,推广覆盖率为81.4%。同时,梳理编制1.7万个数据目录,汇聚4.8亿条数据,“甘快办”APP平凉子站上线29490个政务服务事项,整合915个便民服务应用,累计办件超780万件,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深化改革,惠商力度更大

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资料照片)。

“现在不动产登记、房管、税务3个部门打通,在一个窗口一次完成全部环节,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办理完,效率非常高!”近日,在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理完企业不动产登记的某公司负责人对工作人员“高效办成一件事”赞不绝口。

这样的服务场景,正是我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在市场准入环节,我市清理54件涉市场准入制度文件,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全流程3小时办结,5项高频电子证照免证办理,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平e交易”营商品牌持续发力,远程异地评标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和不见面开标项目占比达100%,电子保函费率降至2‰以内。

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年产5万吨生物基全降解塑料项目生产线(资料照片)。

通过“大综窗”改革,整合40个部门98个分散窗口,设立10个综合窗口,135项高频业务“无差别受理”,120项复杂事项“帮办代办”。“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创新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

同时,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与国际化建设也在同步加速。法院出台十二项举措助力营商,设立破产案件绿色通道,在国际化方面,专人“一对一”协助企业办理海关资质,压缩办理时长,新增多家进出口企业;外资服务升级,召开圆桌会议解决难题,实现全市首笔外资账户多项业务突破。

去冗就短,突出效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155091户,新增经营主体8219户,完成个转企228户,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培优环境,亲商温度更高

在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甘肃米笛声学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作业(资料照片)。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甘肃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内,控制室的电子屏幕上,温度、pH值、溶氧、通风等过程参数实时跳动。

在这里,企业遇到的问题总能找到对口部门协调解决。“我们项目的超预期建设速度和高效投产,充分彰显了平凉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甘肃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宇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发改、自然资源、建设、环保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成前置手续。“特别是在‘三供’(供水、供汽、供电)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办公+特事特办’机制,打破常规审批流程,实现基础设施提前接入厂区,为项目在200天内建成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是基于这种主动服务的理念,我市在政务服务细节上持续发力。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均设置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发布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办事指南,将报装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无电力外线工程的低压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涉及电力外线工程的低压用户全过程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还成立了全省首家绿电绿证服务站,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和服务体验。

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资料照片)。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同样成效斐然: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分级分类监管覆盖74个领域,跨部门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92.3%;通过优化涉企诉讼流程、设立破产案件绿色通道等举措,推动全市法院商事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7.45%,破产案件平均结案天数缩短至16天;强化调解工作室功能,建成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27个驻院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67.23%,仲裁结案率达91.72%,检察环节涉企“挂案”已实现清零……

不仅如此,采取专人协助企业办理海关资质,预审模式压缩办理时长,上半年新增多家进出口相关企业;成立利用外资攻坚突破工作专班,针对性解决外商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成功实现全市首笔外资账户开立、外汇汇入、入账登记等业务突破;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开展跨省不动产登记服务,深化校企、银企合作,搭建多元就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李宝林表示,将切实推动“我在现场”活动深入开展,加大“平凉市涉企行政检查全过程监督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加力推进“破栏行动”“三类台账”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深度挖掘全市营商环境方面创新做法和改革成效,讲好平凉“营商故事”,持续提升宜商平凉、诚信平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贺军 刘英娜
编辑丨张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