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是如何挺进千元俱乐部的?
据多家媒体报道,“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股价连日上涨,过去5个交易日涨超45%。截至8月25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384.93元/股,当日涨幅11.40%,市值达5794亿元。此前的8月19日,寒武纪股价盘中突破千元大关,高点飙升至1001.1元/股,创出历史新高。
寒武纪,这个曾经被资本市场抛弃的“亏损王”,此刻以“国产AI芯片第一股”的身份,正式叩开了A股千元俱乐部的大门,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目前,贵州茅台报价1439.6元,市值1.81万亿元。据媒体报道,A股历史上股价突破千元的高股价并不多,寒武纪是第7只千元高股价,其余6只仅贵州茅台还在千元俱乐部里保持坚挺。

寒武纪公司标志。视觉中国
“国产AI芯片第一股”是如何挺进千元俱乐部的?被股民称为“寒王”“寒武大帝”的寒武纪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公司创始人、被称为“天才少年”的陈天石是如何创业起家的?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从“亏损王”到唯二的千元股
8月19日,寒武纪股价盘中突破千元大关,高点飙升至1001.1元/股,创出历史新高,正式叩开了A股千元俱乐部的大门,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

8月25日,寒武纪股价飘红,股价创下新高。红星新闻/Wind数据
这一刻,距离2023年1月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已过去两年半。彼时,被市场抛弃的寒武纪蜷缩在54.15元的谷底,在交易屏上黯然无光。谁能想到,这个曾跌破发行价16%的“亏损王”,竟在三年间完成股价暴涨超16倍的惊天逆袭?
时间拨回2020年7月20日,头顶“国产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开盘价250元较发行价暴涨近300%。但喝彩声未落,质疑已至:连年亏损、客户单一、生态薄弱,资本市场的耐心在持续亏损中消磨殆尽。
2022年成为至暗时刻。寒武纪年报显示当年亏损12.56亿元,股价在4月27日跌至46.59元冰点。980人的团队蜗居北京海淀,天才创始人陈天石面临空前压力。
转机出现在2024年。随着思元590芯片横空出世,这款采用7nm工艺、算力达512TOPS的国产芯片,在推理场景能效比超越国际巨头,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价格更具优势,迅速成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的采购首选。
财报曲线开始逆转:2024年营收增长65.56%,亏损收窄47.76%;2025年一季度突然盈利3.55亿,当季度末27.55亿元存货与9.73亿元预付账款,昭示着AI芯片的景气长周期已然开启。
作为国产AI芯片头部企业,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倍;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当这份一季报投向市场,资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股价的狂飙始于8月12日。午后开市,交易指令如潮水般涌入,寒武纪股价直封20%涨停板。848.88元的收盘价伴着151亿元天量成交额,将这只芯片股推上A股成交榜首。更令人咋舌的是,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超20亿元——机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市场传言在投资圈疯狂发酵:某大厂预定大量载板、全年收入冲击百亿、新产品即将送样……尽管公司当夜紧急辟谣,称这些皆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资本的热情却愈燃愈烈。次日股价站稳800元,第三日直冲985元,8月19日盘中突破千元大关。截至8月25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384.93元/股,当日涨幅11.40%,股份已无限逼近A股股价天花板——贵州茅台。目前,贵州茅台报价1439.6元。
望着K线图上近乎垂直的上涨曲线,老股民们恍惚看到2019年贵州茅台突破千元时的盛况。但这次的主角,不再是酱香白酒,而是一枚枚承载着中国算力梦想的AI芯片。
多重利好造就“寒武大帝”
数据显示,寒武纪最近五个交易日涨超45%,股价逼近1400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波逆天涨势?
消息面上,8月21日国产大模型DeepSeek-V3.1正式发布,相关推文提及DeepSeek-V3.1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参数精度;文章留言区进一步补充称,新精度格式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短短一句话,刺激国产算力芯片概念热度激增,隔日寒武纪、海光信息“20cm”(股市术语,即20%)涨停。

寒武纪近期股价大爆发。潮新闻
与此同时,2025中国算力大会于8月22日至24日举行,大会释放出信息: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大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还表示,将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逐步提高智能算力供给质量,满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
此外,8月24日高盛发布研报,将寒武纪目标价进一步上调50%至1835元/股。高盛指出,基于以下三点上调对寒武纪的目标价。第一,中国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第二,芯片平台多元化,以DeepSeek-V3.1为例,专为新一代国产芯片定制,帮助客户降低单一供应链风险;第三,寒武纪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的研发投资于8月中旬获上交所批准。8月中旬中国信通院宣布8家企业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寒武纪位列其中,再次印证了该行对寒武纪强大研发能力的积极看法。
另外,寒武纪本身的财报表现,也是这波涨势的重要原因。去年第四季度,寒武纪迎来业绩转折点,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寒武纪今年一季度营收接近去年全年,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寒武纪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同比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3.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6亿元。
曾连续8年亏损近5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创始人及不少核心团队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能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今年8月25日,寒武纪股价飘红,股价创下新高。视觉中国
2020年7月,寒武纪成立仅4年就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亿大关。据报道,它是AI芯片国产替代中的代表样本,也是一个“高研发投入”与“长周期产业兑现”博弈中的典型企业。
梳理寒武纪的招股书及2000年至2024年历年年报看到,自2016年创立以来,其始终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部分年份的研发支出甚至超过同期营业收入的两倍。
2017年仍处于初创阶段的寒武纪,当年营业收入仅为784万元,但同期研发支出已达2986万元。
随着寒武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发人员职工薪酬迅速增长等因素带动研发支出持续扩大。2018年,其研发费用跃升至2.4亿元;2019年进一步增长至5.43亿元。
2020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当年加大了“云边端”产品线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研发投入,扩充研发团队,研发支出增至7.6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与此同时,研发团队也在迅速扩张,人数增至978人,年内新增人员超过400名。为吸引并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寒武纪当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向490名员工授予了440万股限制性股票。
2021年,寒武纪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支出升至11.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7.5%。研发人员超过1200人。进一步扩大股权激励覆盖范围,激励对象增至641人。
2022年,寒武纪全年研发投入突破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208.9%。
2022年底,国际环境突变,寒武纪及其部分子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2023年,寒武纪称将“坚持高效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构建技术壁垒”,当年研发投入达11.18亿元,占营收比例157.5%。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增长,“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筑牢芯片技术根基。”寒武纪称,当年研发投入10.72亿元,占收入的91.3%。
研发驱动之下,寒武纪也面临着长期的财务压力,并未交出优质的财务成绩单:连续八年亏损,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
在每一份年报中,寒武纪都反复强调亏损的根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至2019年,寒武纪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净亏损分别为3.8亿元、4100万元和11.8亿元。2021年,寒武纪亏损进一步扩大至8.25亿元。2022年,寒武纪的净亏损达到12.57亿元。2023年,寒武纪全年净亏损收窄至8.48亿元,降幅约三成。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2024年。凭借产品力持续拓展市场,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寒武纪营收大幅增长至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亏损进一步缩减至4.52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归母净利润达3.55亿元。单季度营收飙升至11.11亿元,同比激增超过4230%,几乎接近2024年全年的收入水平。
自称“普通”的创始人不普通
随着寒武纪股价连日上涨,其创始人陈天石身家陡增。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27日发布的《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陈天石以870亿元身家位列第195位。截至8月25日收盘,寒武纪总市值达5794亿元。据2025年一季度报告,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28.63%股份,对应市值约1659亿元。

今年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天石发言。 中新社/视觉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毕业于中科大,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近8年,现任寒武纪董事长、总经理。
在外界的解读里,陈天石被称为“天才少年”。据报道,陈天石生于江西南昌,他的家风开明,父母的教育理念被其兄陈云霁总结为“放水养鱼”——家中书架上涵盖工程、历史等领域的藏书任其翻阅,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点燃了兄弟俩的科学热情。
陈天石兄弟是典型的天才型人物。哥哥陈云霁14岁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便获得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弟弟陈天石年仅16岁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学习,并在9年之内拿到博士学位。
因为对计算机架构的痴迷,兄弟二人被中科院计算所破格录用,成为龙芯团队最年轻成员。期间,两人获得了不俗的科研成就——2010年,陈氏兄弟在中科院提出“AI专用芯片”构想时,全球尚无成熟案例。两兄弟一头扎进不足30平方米的小黑屋里,埋头苦干起来。
2015年,团队在中科院一间30平米实验室完成首颗AI芯片流片。测试成功时,陈天石将公司命名为“寒武纪”,寓意“智能时代的生命大爆发”。这颗芯片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首次在AI芯片架构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而非跟随西方技术路线。
回忆创业伊始时,陈天石说:“我们刚开始做人工智能(AI)芯片这个方向的时候,AI芯片其实一点都不热——首先,AI不热;给AI做一个专门的芯片,就更不热。”同一年春天,AlphaGo与李世石在人机大战的第五场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搏杀,最终以李世石认输结束。而后,人工智能市场也像是被引燃了导火线,开始了新一轮爆发。
“很幸运”,在提及创业与融资过程中,陈天石不止一次这样说,“听说很多AI芯片创业公司融资时都被问——‘你跟寒武纪怎么比?’我们融资确实不难,这可能是头部公司的资源聚集效应。”
2017年,寒武纪迅速攀上了巨人的肩头。华为2017年发布的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集成了寒武纪的A1处理器。2018年6月,寒武纪在B轮融资过后估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彼时,这家公司刚成立两年。
“我只是个普通的科研人员,各种机缘下创办了一家公司,远远没到这样的大咖档位。我个人也没什么远大目标,没想过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多么杰出的人,只想做好本职工作。”2020年面对媒体采访时,陈天石这样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
“普通科研人员”,这是陈天石给自己的标签。寒武纪招股书中这样描述他的定位和作用:“负责把控公司整体的技术方向、业务进程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并牵头开展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奠定了公司迅速跻身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前列的技术基础,为公司总体技术路线的制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接受采访时,陈天石曾说:“Intel今年52岁,AMD今年51岁,NVIDIA今年27岁。寒武纪只有4岁,和行业前辈比起来还只是个孩子。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前辈标杆也都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我们有远大的志向,但长跑才刚刚开始。”
上游新闻综合大众新闻·经济导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潮新闻、每日经济新闻、长江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