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平顺药材产业助推县域经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6:46:00    

清晨,当太行山间的薄雾尚未散尽,平顺县中药材“逢八逢九”交易集市早已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潞党参、连翘、黄芩等药材特有的馥郁香气,药农们将从山间采挖或精心种植的“山珍”整齐码放,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穿梭其间,或品鉴交流,或验货布展,一派繁忙景象。

平顺县虹梯关乡芦芽村72岁的村民白银堂小心翼翼地将一大把刚采挖、带着泥土的野生潞党参摆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卖了出去。白银堂十分高兴:“有了这集市,信息透明,我们的产品不仅能卖出去,还感觉价有所归,对咱老百姓是大喜事。”

郭玉珍是平顺县东寺头乡谷堆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说:“咱这平台对散户友好,对我们合作社也是拓宽销售渠道的机会,两小时的功夫,外地好多客商都来我这摊位看过了,看货后不少留了名片,提前预订了秋天的新货。”

高萍在集市上仔细转过每一个中药材展位,认真听着药农对平顺当地特色药材的介绍。作为安徽亳州市药企网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表示这次平顺之行收获不小:“太行山药材的品质非常之好,我们和平顺的药企药商进行了初步接触,达成了一些共识,下一步有望展开深入合作。”

此次药材集市不仅有中药材,还带来了更多的药食同源产品。在短视频刷到的各类花茶这里一应俱全,特别是轻量化的包装吸引群众购买品尝。同时以中药材为原料制作的中药手串成为集市的一大亮点,让传统中药材有了新的商机。

安徽同香谷香铺负责人李友福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我是一个在世界药都创业中药手串的山西人,我们这边有很多地道药材,比如平顺县潞党参,所以能通过这样一个文创产品,把中药文化发扬得更远,让更多的人知道中药不仅可以吃,也可以佩戴,也可以成为华夏的美。”

上午9点,集市更加热闹了。中医义诊台前,群众有序排着长队,等待着来自北京和省里中医的专家搭脉问诊、开具良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义诊可以当场拿药、医保结算,这种“诊疗-取药-报销”一站式的服务无缝衔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优质医疗。

“很方便,瞧完医生后,直接就能取到药,很省事。”刚从“药房”拿到药的群众马新密说到。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段正胜说:“这里的群众很淳朴,很热情,中医药的文化氛围也很浓,大家都很信任中医。”

各个展位前,网红主播对着屏幕或展示才艺或认真开讲。身着古装的“华佗”与“扁鹊”穿梭在人群中,与游人们进行着热情互动。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和长治市老年摄影协会也前来助力,小小屏幕、张张笑脸、串串镜头,让平顺中药材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可感。

“药集”不只“药集”,也逐渐变成“合集”。集市一隅,平顺泥塑非遗传承人岳丙寅将一团团泥巴揉捏成具有太行山城特色风格的泥塑,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药膳体验区,党参炖鸡、党参凉粉等特色药膳引得众人驻足品尝。专业镇正前方,“共筑中国梦晋韵普惠民”公益演出精彩上演,戏曲、歌舞、魔术丰富多彩,欢快的旋律与台下的喝彩声交织。

一位带孩子来逛集市的耿女士说:“这是咱这集市第三次开市,元素是越来越丰富了,买卖药材、观看表演、看名中医,还能看到各种新奇的好玩儿的东西,放松心情也长见识,这‘赶药集’呀快成县里生活的新娱乐了。”

集市的繁荣,鼓了药农的腰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为县城的餐饮、住宿等商贸生意注入了活力。

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平顺县正以药材为笔,以产业为墨,在太行山水间奋力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升腾的药材集市“烟火气”,正加速成为驱动平顺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火”,点亮更加璀璨的未来。(苏娟 王超)

来源:平顺融媒

编辑:勾文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