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来形容什么的
翻开《论语》第七篇第十四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的这段故事,据考证大约发生在前517年。当时孔子只有35 岁,还比较年轻。
《史记·孔子世家》对此也有记载:说孔子在齐国,和齐太史讨论音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韶》相传是上古时代歌颂舜的音乐。据说,舜的时代是极治之世,社会和谐,其音乐也美盛到了极致。孔子曾经感慨说,舜的音乐是尽善尽美的。
这种音乐原来在鲁国没有,齐国也没有。
只因为舜的后代封在陈国。后来陈国公子陈完,因为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叫田完。
他的子孙后来夺取了齐国政权,取代了姜太公的后代,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代齐姜”,所以韶乐,就成了齐国的国乐。
这就是齐国《韶》乐的来历。
孔子到齐国,听了这个音乐,居然长时间吃肉都不香了。现在还有一个说法叫“三月不知肉味”,即源于此。
孔子非常喜欢吃肉,古代人能吃上肉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因为肉比饭要香,所含的能量要比谷物粮食多。
为什么听了韶乐连吃肉都没味了呢?

我们人都有一种通感,在文学上,通感是一种创作手法。
但它实际上也是人在特点条件下一种完全真实的感受,人的六种感官实际上是统摄于一心的。
当一种感觉真达于心时,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可以相互通融,相互转化,只有在高超的艺术境界中时,才能真实地体会到这种美好。
有一个词叫沉醉其中、物我两忘,形容的就是这种境界。

孔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精神追求是以善为统领的真、善、美的结合,被韶乐感动到不知肉味的程度,
说明他具有一种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重叠的审美观、艺术观和音乐审美能力。
韶乐本身具有的真善美,被孔子敏感的捕捉,他从中体会到了善良,与他的全部理念、追求融合为一。
这时,通感发生了,肉的香味与韶乐中的善意具有了相同的功能感官。
相关文章
- 亨奇保险柜售后服务号码24小时实时反馈全+境+到+达(亨奇保险柜机械保险柜怎么改密码)
- 豫鼎鑫保险柜客服号码售后号码大全及维修网点查询实时反馈全+境+到+达(豫鼎鑫保险柜怎么设置保险柜密码)
- 新天地保险柜客户服务号码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新天地保险柜保险柜突然打不开了怎么办)
- 京刚保险柜客服号码售后号码大全及维修网点查询实时反馈-今-日-资-讯(京刚保险柜家用保险柜打不开了怎么办)
- 佰贺保险柜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佰贺保险柜保险柜按错密码怎么办)
- 德致商成保险柜售后服务概览:热线、公众号与维修中心介绍(德致商成保险柜银行保险柜怎么租)
- 赫蓓保险柜售后维修服务中心(赫蓓保险柜保险柜没有电了打不开怎么办)
- 航天润普保险柜全国统一服务号码-全国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航天润普保险柜保险柜怎么换密码)
- Wontel保险柜全国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热线号码(Wontel保险柜保险柜三个密码怎么开)
- 双壹保险柜24小时各市区网点服务热线(双壹保险柜保险柜钥匙断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