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到“慧”,联通AI藏着海洋渔业怎样的新秘密?
近期,阳江海陵岛畔,随着“开渔令”吹响,广东沿海结束伏季休渔,开启新耕海征程。在这过程中,渔业从“会”到“慧”转变,联通AI大显身手。它凭借算法,为远洋渔船保驾护航,还深入养殖、投喂、安全等环节,让海鲜更早、更鲜、更可持续地来到餐桌,助力海洋经济向智慧化迈进。

在养殖环节,实现从会养鱼到“慧”养鱼的转变。“渔书”大模型后台,渔民提问以弹幕形式滚动。过去靠老师傅经验和专家指导的问题,如今AI能秒回答案。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渔业团队,将海量养殖数据“喂”给“渔书”大模型,使其能看懂“鱼脸色”、读懂“水情绪”,对养殖问答准确率突破80%,相当于把资深渔业专家“装进手机”。结合生产基地多模态数据,大模型还能监测养殖风险,异常时自动预警并推送至养殖户微信,让养殖户从“望天收”变为“看屏管”。


投喂方面,从“人工养殖”迈向“智能投喂”。海水养殖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且人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广东联通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组成联合创新体,集成多种技术,实现“一人多船”远程管控。原本4人10小时的任务,无人船2小时即可完成,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养殖户陈先生感慨,使用无人投料船后,工作轻松了许多。

海上安全防线也从“靠经验”转变为“看数据”。超强台风“摩羯”逼近阳江前夕,“粤水安”平台红色预警闪烁,AI监测到养殖网箱走锚,立即调度执法船,23分钟完成拖带固定,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中国联通在阳江市落地广东首个市域级水上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融合多维度数据,构建41种预警模型,实现“感知—预警—救援”三位一体的水域安全闭环。目前,该平台已在多地复制推广。

从“靠海吃海”到“知海用海”,从“汗水渔业”到“智慧渔业”,中国联通将AI融入海洋。数据成为新渔网、算法成为新罗盘,“蓝色引擎”正牵引中国海洋经济巨轮驶向更智慧的蔚蓝海洋。
文、图 | 记者 潘亮 通讯员 邓颖瑶 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