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巴塞罗那街头的中国功夫:“我在西班牙抓小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9:01:00    

当地时间2025年4月5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警方展开专项行动,打击重复作案人员。视觉中国/图

过去几周,在巴塞罗那工作的田麦异常忙碌。

2025年5月18日,他刚刚结束《西班牙人报》的采访,此前他已先后接受西班牙电视台5频道和6频道的视频连线。巴塞罗那警察局授予他荣誉奖章,并邀请其一起交流拳击和柔术。

就连西班牙第三大党派——极右翼政党呼声党(Vox)也向他发出邀约,请他到政府办公厅,商讨是否要更新应对小偷的法律。

田麦意外走红,源于二十多天前与小偷的一场正面交锋。巴塞罗那街头裸绞制伏小偷的一幕,使他成为西班牙人口中“会功夫的中国小伙”,当地人称他为“Jackie Chan”(成龙)。

西班牙人热议裸绞锁喉事件背后,是长久以来对偷窃沉疴的不满。地处欧洲大陆西南部的西班牙,曾被视作欧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如今却因猖獗的盗窃问题饱受诟病。地铁拥挤的人潮中、热门景区的熙攘里、繁华大街转角处,小偷团伙无处不在。他们利用弱势群体作掩护,精心设计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西班牙的暴力犯罪并不多,不需要担心枪击和放火等恶性事件。但当地的小偷普遍会对游客下手。”在巴塞罗那大学攻读博士的杜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街头擒贼

2025年4月29日,巴塞罗那主教堂广场,阳光穿过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洒在游客与街头艺人的笑脸上。

当天上午11时许,摄影师田麦和两名同事组成小队,正在帮朋友拍摄海外主题的婚礼MV。中途,同事去商店买水,留下田麦看守拍摄装备。

“这是不是你的手机?”休息间隙,一个陌生男子突然拿着田麦同事的手机,拍了拍他的右肩膀。

“我当时就觉得很不对劲,同事的手机怎么跑到他手里了?”田麦疑惑着伸手去接,对方却磨磨唧唧不松手。正当他感到莫名其妙时,一个骑电动车的男子快速走近,抢走了田麦脚下的拍摄设备——其中包括相机、镜头和稳定器等,价值约5000欧元。

田麦瞬间意识到,他遇到了西班牙最常见的“飞车党”——他们骑着灵活快速的电动车,利用路人来不及反应的瞬间实施抢夺。

“我当时没想太多,只想把设备夺回来,里面有很多拍摄素材。”田麦丝毫没有犹豫,撒开腿追了上去。

广场上人流如织,小偷骑乘的电动车完全跑不快。没多远,田麦一把抓住小偷的头盔,用力往后一拽,将其从车上拉了下来。小偷奋力挣扎,试图挣脱开来,田麦只能拽住他的衣服,对他实施裸绞。

“裸绞是柔术中从对手背后实施绞杀的招数。”田麦解释说,他先是用右手腕至小手臂缠住对手的咽喉处,然后紧握左手关节处,并用左手臂用力抵在小偷脑后。学过格斗技术的田麦,对裸绞技巧有所涉猎。

此时,偷手机的小偷围了上来。好在田麦的同事恰好返回拍摄现场,一人帮忙挡住小偷,另一人赶忙去检查相机。

“施行裸绞后大约5秒钟,小偷就因缺氧倒地。我松开一些,让他呼吸。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认错,说难受、头晕。”田麦回忆说,在地上钳制小偷两分钟后,田麦将其交给到达现场的警察。

田麦没有想到,他在巴塞罗那裸绞小偷的视频就此爆火,播放量已经破亿。数据显示,西班牙总人口只有不到四千八百万。

“这意味着每个西班牙人都看了不止一遍。”田麦笑着说。

裸绞事件之后,田麦成了华人圈的英雄,当地的一些侨领向他表示祝贺。在巴塞罗那定居的周欣雨,时不时会刷到相关视频,她为田麦的挺身而出感到自豪。

“如果多几个这样的人站出来,在西班牙的华人华侨以后就不会被当做‘提款机’了。”

团伙作案

“没有遇到过小偷,就不算到过西班牙。”在西班牙,这已成了一句无奈的调侃。

田麦毕业于马德里一所大学,在西班牙生活近十年,如今就职于巴塞罗那一家拍摄公司。

这并非田麦第一次与小偷正面交锋。仅这半年多,他就已被偷三次。

2024年10月,田麦的拍摄团队正在位于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拍摄。一不留神,一个女小偷悄悄拉开了同行摄影师的背包。同伴发出求助后,田麦突然发现,另外一名男小偷正在偷另一位伙伴的相机。

2024年10月,巴塞罗那西班牙广场,田麦裸绞偷相机的小偷。受访者供图

随着拍摄配备越配越贵,田麦日益察觉到,自己越来越招贼惦记。

“日常外出拍摄基本是三个人一个团队,大型任务需要八九个人。大家都背摄影包,有时还会携带摄像机,装备一看就很贵,简直就是移动的‘钱包’。”田麦苦笑。

英国旅游保险公司Quotezone2024年发布的欧洲扒窃指数显示,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是欧洲扒窃率最高的三个国家。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及巴塞罗那的旅游景区,更是小偷云集的“重灾区”,每百万名游客中有111人被偷。

“个人体验来看,团伙作案是西班牙小偷的最典型做法。”田麦说,通常情况下,盗窃团队里都会有一个弱势群体,比如孕妇或者女性,专门负责偷盗。

2025年2月,西班牙国家警察局曾捣毁一个在特内里费岛活动的流动扒窃和盗窃团伙,共逮捕13人。该团伙通常以三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专门针对外国游客下手,有人负责挑选目标,有人实施盗窃,还有人专门把风。

在西班牙,陌生人突如其来的善意,往往可能是个陷阱。

“他们会以你衣服上有鸟屎为由,好心掏出湿巾帮忙清理。但凡把包放在地上,就会被隐匿暗处骑电动车的同伙顺走。”田麦说。

不过相较于西班牙本地人和久居于此的外来者,多位受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游客是扒手的理想行窃对象。

“游客习惯于拿着名牌手袋,随时随地拍照,很容易被识别为目标。此外,他们通常携带较多现金和贵重物品,且防范意识较弱,再加上旅行时间有限,被偷后往往不会选择报案。”田麦说。

此外,地铁和公交等公共交通,也是盗窃案的高发区。

“地铁上的小偷极易识别。无论天气多热,他们都会用外套或帆布包遮掩手部,并不断贴近目标。只要看到这种行为,当地人都会马上捂紧钱包。”田麦说。

吉普赛人与难民

在西班牙十年,田麦遇到的小偷形形色色。他们之中,有已拿到西班牙公民身份的吉普赛人,也有来自拉美、北非等地的移民和难民,还有西班牙本地人。

多年前的一个平安夜,田麦外出就餐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拉美面孔的老人。“他带着鸭舌帽,一脸和蔼地向我们推荐菜品。交谈间,他突然用脚绊了我一下。”田麦没有在意,继续前行寻找餐馆。当他掏出手机准备导航时,突然发现装在上衣口袋的手机和钱包都不见了。待他折返找人时,那个在街头拉客的老人早已消失不见。

“西班牙人会告诉你,很多行窃者是吉普赛人。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行窃,已成为部分吉普赛社区的生存传统。”读研后长居西班牙的黄玉璐说,“在街头遇到卖花的吉普赛人,当地人都会建议你远离他们。”

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知名景点,有许多穿多层花裙的吉普赛女性,在街头兜售纪念品或者卖艺。这些身高普遍不高、肤色偏黑的吉普赛人,是外来游客镜头中的“异域风情”,却也是西班牙人眼中的敏感群体。

自1425年踏足西班牙,吉普赛人(又称罗姆人)已在此定居六个世纪,如今约有70万-75万族群成员长居于此。然而漫长岁月中,他们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在求职、租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遭受歧视。

2021年,欧盟基本权利署(FRA)对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十个国家展开调查,发现80%的吉普赛人收入低于各自国家的贫困风险标准;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

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2023年底开展的欧盟歧视调查显示,近三分之⼆受访者认为,吉普赛人在本国普遍存在歧视。

制度化歧视与偏见之下,一些吉普赛人陷入“贫困-犯罪-污名化”的恶性循环。主修加泰罗尼亚近代史的杜牧表示,虽然并非所有吉普赛家庭都如此,但确有一部分人已将偷窃视为生存方式,代代相传。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4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当局救助了一艘载有58名非法移民的船只。视觉中国/图

近些年来,西班牙涌入大量难民,进一步推高犯罪率。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西班牙共有约680万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13.96%。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约140万。

与此同时,每千名居民中,外籍犯罪人数为14.6人,西班牙本国人则为5.8人,外籍人口的犯罪率是本国人的约2.5倍。在盗窃案件中,外来移民占比约34%,其中来自非洲和美洲的移民涉案比例持续上升,并在2023年达到峰值。

多位受访者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近些年来,他们注意到西班牙的难民越来越多。“只要是能遮风挡雨又不会遭驱逐的地方,晚上都会有很多难民留宿。”

家住巴塞罗那老城区的田麦提到,楼下常有难民过夜。“他们白天靠捡废品或者乞讨为生,晚上将潮湿的床垫铺在路边休息。”

在马德里街头,黄玉璐总会遇见摆地摊卖假包的非洲移民。“他们在地摊边缘系上绳子,碰到警察或者国家治安队来查,猛拉绳索,便能瞬间收拢货物逃之夭夭。”

“他们在政策、语言和文化层面都被主流社会排斥,缺乏合法身份,租不到房子,也无法真正融入西班牙社会体系,最终不少人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在杜牧看来,无论是拥有合法身份的吉普赛人,还是涌入西班牙的难民,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被边缘化”。

“防偷哲学”

“低调才是最好的护身符”,这是中国人在西班牙学到的最重要一课。

在西班牙经商的中国人,由于习惯在家里存放现金和值钱的物品,往往成为小偷的重点关注对象。

初到西班牙马德里留学的黄玉璐就曾被告知,对联千万别贴在门外,要贴在门内。“如果贴在外面,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中国人,很容易被盯上。”

周欣雨在巴塞罗那购房时,接触过不少当地房产中介。他们对华人的印象是:勤劳、善于经商、手头有存款、守法安分。“正因如此,小偷把我们当成了一台台‘提款机’。”

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巴塞罗那东部曾有一个治安良好的社区,但随着大量华人迁入并开设中国超市,该区域治安随之恶化。“现在白天都有人砸车窗抢包。”

在马德里街头,黄玉璐总会遇见摆地摊卖假包的移民。受访者供图

高频率偷窃之下,大多中国人选择隐忍。

“多数人遇到小偷后,往往抱着破财消灾的心态,偷了也就偷了,很少有人真正反抗。”田麦说。

周欣雨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防偷哲学”——外出时选择最便宜、最不起眼的纯色T恤,仿佛在脸上写着“我没钱”;软塌塌、看起来好久没洗的黑灰色双肩包最好用,“越破越安全”;手机腕绳贴片要选用金属的,结实耐用,“哪怕小偷把我拽倒拖着走,也休想抢走我的手机”。

为了防止被偷,周欣雨特意用曲别针,将胸包两个拉链别在一起。“自己打开都费劲,小偷一不留神就会扎到手。”

黄玉璐日常外出时,则秉持着财不外露的原则。“不会带一些值钱的东西在身上,就连用的iPhone手机也是很老的版本。”黄玉璐庆幸,在西班牙三年,她还没有被偷过。但她目睹过有人背包被割开,漏出一沓现金,周遭的朋友也曾遭遇入室抢劫,电脑等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依照西班牙法律,如果盗窃物品的价值低于400欧元,则被视为轻罪,行窃者将会被处以罚款或社区服务;若物品价值超过400欧元,行窃者可被判处最高2年的监禁。

但在西班牙,想让小偷得到惩处并不容易。

2025年5月15日,田麦迎来了法院的第一次庭审,最终的判决结果将于29日公布。案件推进之快让他感到震惊。

“西班牙法院会依据案件轻重缓急排队审理。我2024年10月遭遇的偷窃案,开庭时间被排到2026年3月,相当于要等一年半。”田麦猜测,此次偷窃案件快速推进,是因为在西班牙引发了广泛影响。

当司法系统因大量案件长期积压而负荷过重,大多结伙作案的窃贼往往在被抓获几小时后,就会重返街头。

杜牧的很多朋友告诉他,西班牙警察抓小偷,基本上是抓着就放,“很多时候只是登记一下,然后就不了了之了,很少有小偷因为行窃获刑。”

为了加快审判速度,巴塞罗那政府决定于2025年新增一家轮值法院。按计划,该法院可对包括偷盗金额少于400欧元的盗窃案即审即判,每年可处理多达1.8万起案件,将审判等候时间从八个月缩短至一个月。

但对于该法院的实际效果,巴塞罗那人仍心存疑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田麦、周欣雨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