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采油厂区块管理迭代升级,上半年产量超计划运行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以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为核心,通过深化“五到区块”目标管理,推动开发管理体系迭代升级,实现了区块管理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质变飞跃,上半年原油产量超计划上万吨。
机制革新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过去的管理模式,更像是在区块层面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物理整合”。为彻底激活区块活力,临盘采油厂将全厂划分为12个区块单元,并为每个区块配备了专属的“五到区块”管理项目组,由一名区块长统领全局。
项目组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了采油管理区、科研所的技术力量,共同负责区块的油气生产、目标落实、经营决策、精细核算与分析优化,目标直指“区块效益升级”。
管理的“化学反应”始于运行机制的深度优化。临盘采油厂创新构建了以管理区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管理区主导选聘区块长,区块长自主组建项目团队,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年度目标、考核细则、运行方式及监督退出机制,确保“目标分解到区块、考核兑现到区块”。
采油管理七区率先实践“双选”模式(管理区选聘区块长、区块长组建团队),形成了“项目组技术支撑、管理区经营决策”的高效协同。通过“躺井追根溯源+异常井强势管控”的双向联动,成功建立起地质工艺一体化控躺井长效机制,全区躺井率降至1.5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减少维护占产438吨,节约维护作业费用225万元。
责任压实
构建“三严”保障体系
为保障“化学融合”行稳致远,临盘采油厂将管理链条延伸至基层,打造了“三严”保障体系:管理区严格要求、科研所严格督导、企业管理部严格监管,层层压实责任。
运行上,他们强化管理区自主权,一体化统筹项目组;职责界定上推出《“五到区块”管理手册》,构建“周战报+月会诊+季特训”决策机制;考核体系则从阶段累计效益考核,转向更具激励性的“月度定额激励+超额红包激励”,远近结合,充分激发全员价值创造动能。
区块长是“化学融合”的关键催化剂。临盘采油厂高度重视区块长队伍素能建设,树立“提素能争一流”“锻长板树品牌”“创效益争先锋”的争先意识,构建“理论+实践+研讨”的“三合一”培训体系。培训注重闭环管理,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实践方面则通过组织现场参观、外地研学,让区块长在差异模式中开阔视野;定期开展问题研讨、项目复盘、专家答疑,推动理论思考与矿场实践深度共鸣。
范式引领
一体化驱动开发质效
在区块长的带领下,“化学融合”的成效在具体开发实践中开花结果。临盘采油厂坚持地质、工艺、工程、地面、经评一体化管理,针对12个区块的油藏特点和管理难点,探索打造了数智化调控管理、井工厂快速补能、智能化井筒管理、流线流场矢量化调整、一体化管理挖潜等五种特色开发范式。
临十三区块区块长李韩雪传承“老带新”经验,将动态分析固化为日常习惯。她组建跨专业一体化团队,让区块综合递减率由5.8%降至5.0%,自然递减率由9.9%降至9.2%。
面对复杂断层切割的背斜构造,大芦家东二区块区块长程同军带领团队重新梳理井网、潜力层,通过精细分析实施补孔合采并控液生产,措施后日增油8.2吨,预计当年增油783吨,增效172万元。
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撑是“化学融合”的坚实后盾。采油厂专家组、地质所、工艺所及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为区块提供全方位保障。采油工程首席专家唐俊带领团队常态化深入一线,依托PCS大数据平台与生产日报监测体系,对躺井实施“CT式”精准诊断。今年以来,已成功唤醒64口“沉睡井”,恢复产量1517吨,让沉寂的资源焕发新生。
临盘采油厂通过推动区块管理实现“化学融合”,有效激活了油藏经营的最小单元,释放出强大的管理效能和创新活力,为老油田效益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孙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