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赛+产+才”融合模式构建全链条人才 市中区“赛”出产才融合新高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1:25:00    

产业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以赛聚才”,让人才与产业更好地衔接起来,方能以产业链带动人才链,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6月29日,第七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赛区暨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在深圳举办,百余个海内外人才项目同台竞技。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创新火花的碰撞,更折射出市中区以赛为媒、以产聚才的深层逻辑——通过系统性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体系,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招引向以“大赛聚人才、人才带项目、项目强产业”的转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以赛引才:突破地域限制的“全域引才网”

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既要拿出求贤若渴的姿态,也要广发“英雄帖”,以“赛”为媒搭建引才聚才的平台。实践表明,引才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地理边界,构建“无界触达”的人才网络。市中区聚焦“以赛助创、以赛促引、以赛聚才”,采取“全域覆盖”模式,通过“线下+线上”“区内+区外”“国内+国际”多维联动,将引才主场直接延伸至人才聚集地,为全球各路创新创业精英搭建“比武场”。例如,借助“智汇泉城 链动湾区”合作交流洽谈会,对接20余家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挖掘匹配产业需求的“高成熟度”项目;依托深圳东华集团,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联络站,立足国内、辐射海外,吸引超20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报名;更是通过3场经纬人才·望岳厅“线下+线上”邀请赛,搭建起政府、企业、高校、人才、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项目与资本融通,形成“人才联络网”。

“我们团队聚焦新型大规模金融数据协同学习框架的研发,市中区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联络站主动联系我,我们立即报名参赛。”参赛选手香港大学博士徐周明在采访中透露。这种“主动出击、精准对接”的策略,本质上是将人才引进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猎取”,有效缓解了人才引进信息不对称的结构性矛盾。

以赛辨才:“拉网式”筛选的精准逻辑

赛事的核心价值在于筛选出真正契合产业需求的“真人才”与“硬项目”。市中区设计的“一筛二评三把关”机制,体现了对人才评估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专业机构通过查看填报资料,从200余个初筛项目中优中选优,推荐100余个项目晋级分赛。多方联动的评审团(技术专家、风投机构、企业家等)从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等维度进行立体评估,最终评选出15个优质项目晋级全省总决赛、15个优质项目晋级全市总决赛。

“评审团不仅关注技术参数,更深入询问了我们的量产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本地化方案。”参赛选手星载激光通信终端研发与制造项目负责人王建彬感慨。他的团队在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总体设计、精密光机设计、光轴在轨自主标校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卫星激光通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低轨卫星。他不仅通过大赛快速落户市中区,成立弘毅光(济南)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还获得济南励新创业投资基金2000万元股权投资。“从注册落户到对接供应链,区里安排了专人全程跟进。更惊喜的是,区里还帮我们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合作。”这种“专业机构+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既避免了单一标准导致的“误判”,又通过市场化视角验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确保了“引进即能用、落地即见效”。

以才兴产:全链条服务的生态赋能

引才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升级的起点。市中区构建的“引、选、赛、落、投、扶”全链条服务体系,本质上是打造了一个“人才—项目—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政策层面,相继出台《优化完善市中区青年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服务青年人才措施二十条》,形成系统支撑;资金层面,50万元—300万元的获奖资金,既提供“输血”支持,更激活企业“造血”能力。服务层面,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全方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一对一”服务,建立人才项目征集落地工作机制,大幅缩短了人才项目的成长周期。此外,市中区建立常态化项目路演机制,常态化组织项目路演、产才对接、政策宣讲、合作洽谈、资源链接等活动,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企业融资难、政府招引项目难等问题。通过聚焦“项目征集、落地孵化、初创发展、上规成长”全流程,市中以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质效,确保优质人才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这次比赛比较独特的一点,就是路演后还有市中区领导进行交流对接,针对我们团队落地,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参赛选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智能感知创新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温明星在采访中表示。在路演开幕式中,香港理工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联合主任、济南“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济南伯宇珅航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金哲,深情分享了在济创新创业故事。他提到,“这里既有前沿技术的‘硬支撑’,又有生活服务的‘软关怀’,市中区不仅为我解决了人才公寓,还帮我们拓展业务。正是扎根于市中这片创新土壤,我们才能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短短一年,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更令他惊喜的是,在市中区帮助下,他联合哈工大研制出液压仿生防爆机器人,将于近期召开产品发布会。

市中区的“赛+产+才”模式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生态——企业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融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共同体。市中区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集聚已从单一的政策比拼转向系统能力的较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将赛事作为“杠杆”,撬动了政策、资金、平台、服务等全要素资源的协同发力。一方面,通过“以赛引才”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避免了人才引进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通过“以赛辨才”建立市场化评价机制,确保了人才项目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以才兴产”构建全链条生态,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实际效能。

市中区的探索仍在继续,“聚才宝地”向“发展高地”的跃升之路,正是地方政府人才战略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正如参赛选手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技术落地的土壤,更找到了事业成长的归属感。”

记者:杨雯雯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