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扫地机,一段“向上”的清洁旅程
对于全球数以万计居住在别墅、复式或LOFT公寓的家庭来说,扫地机器人一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天花板”,不是技术,而是物理意义上的天花板——爬楼梯。
无论它的导航多么智能、吸力多么强大,那区区几级台阶,就足以将它彻底困在楼下,让“全屋清洁”始终是一个残缺的梦想。楼上与楼下,成了两个彼此隔绝的清洁孤岛。
这个困扰用户多年、也让行业绞尽脑汁的终极难题,难道真的无解吗?
在今年全球瞩目的IFA25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打破这层“天花板”的曙光。
它,就是追觅扫地机推出的Cyber X。
这款被海外媒体惊呼为“会飞”的爬楼机,正试图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扫地机器人行业从“平面清洁”推向一个全新的“立体清洁”时代。
技术破局:仿生四足履带,攻克爬楼终极难题
追觅Cyber X之所以能实现“爬楼自由”,关键在于“仿生四足履带爬楼系统”,这套系统融合了履带的稳定速度与足式结构的灵活适配性,同时搭配精准的感知与传动设计,将“爬楼”拆解为四个环环相扣的技术环节,确保每一步都安全可控。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追觅Cyber X已经跟正经机器人没什么区别了,如果你在IFA现场看到Cyber X,一定也会产生“扫地机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的惊叹。

(图片来源:雷科技IFA现场摄制)
爬楼前,Cyber X首先要完成对楼梯环境的精准判断。它搭载了“双线激光 + AI摄像头”,双线激光负责实时捕捉楼梯的单层高度、宽度、坡度等核心参数。同时,AI摄像头则会同步检测楼梯周边是否有杂物阻挡、台阶边缘是否光滑,避免攀爬时出现意外。
完成环境识别后,Cyber X的“爬楼动作”正式启动。其仿生四足结构中的前腿会主动向上伸展,牢牢攀附至高一级台阶的边缘,如同人攀爬时用手抓住支撑点一般,为后续机身发力提供着力点。这种主动攀附设计,区别于传统履带的被动移动,能有效应对窄台阶、高台阶等复杂场景,避免“打”或“脱轨”。
当前腿稳固攀附后,Cyber X的后腿会紧贴低一阶台阶的表面,通过蹬直双腿产生持续推力,将机身平稳送至更高一层台阶。
在前后腿协同动作的同时,Cyber X的四足关节会联动驱动高韧性橡胶履带,以坦克般 “连续滚动”的方式完成攀爬。这种履带传动设计,既保留了履带式移动的高效性,最快移动速度达0.2米/秒,又借助足式结构的灵活性适配不同楼梯形态,最终实现“爬楼稳、不卡顿”的效果。

(图片来源:雷科技IFA现场摄制)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人类对清洁的执着,很难想象这种高科技产品,目的竟然是为了打扫卫生。
不过,与“平面”扫地机不同的是,Cyber X新增了一道安全防线,毕竟立体环境容易“翻车”。Cyber X专门设计了“三重制动防护系统”,从监测到锁定形成全链路保障:通过检测自锁、物理自锁、悬空回退三重防护机制,确保扫地机在木质、硬地面材质或铺有地毯的楼梯上都能稳定行走。
为满足全屋清洁需求,Cyber X还配备了6400mAh大容量电池,搭配快充技术,既能满足多楼层连续清洁的电量消耗,又能缩短充电等待时间。用户无需频繁手动充电,也不用为清洁到一半断电烦恼,真正实现一次启动,全屋清洁。
从需求调研到方案迭代,攻克多重技术难关
Cyber X的问世,是追觅团队围绕用户需求持续研发的成果。而这项研发工作的起点,源于一次针对海外市场的调研。
追觅用户研究团队在欧美市场调研时发现,欧美有大量的独栋别墅,家中楼梯较多,对能爬楼梯的机器人需求较大。
为验证这一需求的普遍性,团队首先完成了300-500份问卷调研,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不同户型的用户;随后,调研人员前往北美、欧洲、澳洲、日本等地现场调研,拍摄了上千张楼梯照片,这些楼梯形态各异,有的宽度狭窄仅容侧身通过,有的台阶高度需踮脚才能跨越,表面材质也涵盖木质、石材、长毛地毯等。

(图片来源:追觅科技)
欧美市场的楼梯类型远比预期复杂,没有通用方案能适配所有场景。正因如此,解决爬楼问题,也就抓住了用户的核心痛点。
确定研发方向后,团队经历了三次失败方案,逐步攻克技术难题:
第一个方案为 “一体式设计”:将履带直接安装在扫地机机身上,机身采用立方体结构,虽外观小巧,但测试中发现,方形机身存在较多清扫死角,沙发底、墙角的灰尘难以清理,且遇到家具时无法灵活转身,实用性不如普通圆形扫地机。
第二个方案是 “升降机方案”:参考电梯原理,为扫地机配备可升降支架,通过支架 “抬升” 机身爬楼。该方案的不足在于速度慢,且对台阶宽度要求高,需超过 20 厘米,无法解决 LOFT 等窄台阶场景需求。
第三个方案为 “两段履带方案”:灵感源自电动爬楼轮椅,采用两条可折叠履带作为 “支撑腿”。团队初期认为该方案兼具小巧与稳定的优势,但样机测试时频繁出现 “翘头” 问题 —— 因扫地机重量集中在机身后部,爬楼时前履带易悬空,存在坠落风险。

(图片来源:雷科技IFA现场摄制)
事实上,经历了三个方案的失败,当研发陷入瓶颈时,换成其他厂商,可能要怀疑扫地机爬楼的可行性了。但追觅依旧选择迎难而上,将每一次失败视为排除一个错误选项、更接近终极答案的必经之路。
最终,历经无数次迭代与优化,追觅研发了“仿生四足履带爬楼系统”,Cyber X将这个曾被视为“不可能”的构想变为现实。Cyber X的诞生,也证明了追觅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的实力与决心,和勇于直面用户痛点、挑战极限的坚持与信念。
追觅的技术哲学:以长期主义坚守创新
当 Cyber X 在IFA现场完成上下楼梯的清洁演示时,我身边的同事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今年 IFA 上具备重要实用价值的技术突破 ,它不是单纯的技术炫技,切实可以解决千万家庭的清洁难题。”
其实从Cyber X的诞生过程,就能看出追觅 “技术全包围” 与 “大胆创新” 的双重技术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产品研发的全阶段。
“人有我优” 与 “人无我有” 并行,追觅的技术策略清晰明确:先将行业现有核心技术优化至极致,再突破未被涉足的技术领域。

(图片来源:雷科技IFA现场摄制)
在这种技术策略的驱动下,追觅还数次做出首创式产品,比如在2025 CES上,追觅科技就颠覆机器人的形态,为扫地机器人添加机械手,带来全球首创的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用具身智能赋能清洁产品,带领扫地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迈出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追觅还研发了智能更换拖布系统,通过对基站内部进行改造升级,容纳最多三对拖布,不同的拖布可自定义客厅、浴室或厨房等场景,实现“专布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提高清洁效果。
这些新技术都属于 “人无我有” 的创新,且所有技术突破都围绕用户需求展开。

(图片来源:雷科技IFA现场摄制)
与传统硬件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追觅始终将“科技创造”作为立身之本,拒绝卷入一味追逐爆发式增长的短期商业游戏。它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将技术复用与用户需求深度融合,以创新科技为核心,切实解决用户生活中的真实痛点,持续打造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高端产品,并最终构建出可持续的、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创新体系。
这无疑是一场属于长期主义者的征程。
让我们把视角再转回Cyber X上,它的出现,其实也推动了行业思考:智能清洁的下一方向,应是围绕用户需求的实用创新,而非单纯的价格竞争。
对行业而言,Cyber X的意义不止于一款新产品的推出:它证明智能清洁领域仍有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扫得干净”到“扫得全面”,从“平面覆盖”到“立体覆盖”,还有大量用户需求待挖掘。
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全屋清洁”不再是口号,无论是别墅的地下室到阁楼,还是LOFT的一楼到二楼,无需手动搬运扫地机,启动设备后即可实现“解放双手”的清洁体验。
Cyber X 只是起点。可以预见的是,在追觅的推动下,未来扫地机将围绕 “立体清洁” 进行更多的探索,比如适配更多户型、增加智能功能,但核心始终不变:让技术服务于用户需求,让更多家庭享受智能清洁带来的便利。
或许不久后,“具备爬楼能力”会成为扫地机的常规功能。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源自于2025年IFA 展上,一款名为Cyber X的爬楼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