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麦子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开平:走出“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乡村振兴“长沙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4:2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林明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城区,长沙、荻海、新昌三个历史悠久的商埠依潭江沿岸鼎足而建,三埠因此得名。三埠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文化昌盛,与武汉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异曲同工,开平故有“小武汉”之称。宽阔干净的示范主街、主题鲜明的墙体彩绘与如诗如画的村庄相映成趣,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开平市长沙街道以“百企兴百村”行动为重要抓手,以“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共建共赢”为原则,推动辖区重点企业与15个村(居)委会结对共建。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产业赋能激活潜力、多元协作增进福祉,探索出一条村企协同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造血”动能,绘就了一幅“村企共生、城乡共富”的鲜活画卷。

产业赋能 力促土地生金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长沙街道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引导企业与村庄深度对接,将“沉睡”的土地、闲置的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从“低效利用”到“高效增值”的跨越。

在开平市长沙街道三联村的田野间,28.93公顷(434亩)“稻虾共生”基地生机勃勃。这片曾经亩产值仅有2000元的农田,在广东中今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加持下,创新发展“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稻”轮作模式,如今,亩产值跃升至1.6万元。三联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9年的89万元增至2024年的175万元,村民人均分红提升10倍。该基地吸纳20名村民稳定就业。“以前守着几亩田勉强糊口,现在既能拿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李伯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开平市长沙街道爱民村,7.93公顷(119亩)留成地的蝶变同样令人瞩目。爱民村招引恒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留成地,引进御龙山项目,创新采用“资金补偿+铺位交付及代运营”模式,为村集体创收2.4亿元。“这不是‘一锤子买卖’,项目建成后,每年还能为村里带来约200万元收入。”爱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瑞麟算了一笔账,这笔稳定的收入不仅能提高村民的分红,还能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优化,为村庄长远发展积蓄后劲。

“我们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让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村庄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深度融合,形成‘企业盈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多赢格局。”长沙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乔说。

多元协作 增进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环境”“暖民心”。“我们通过引导企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帮扶、公益服务等多维度参与乡村发展,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一件件实事中不断增强。”朱乔介绍道。

漫步长沙街道东乐村新陂河畔,1700米长的绿道蜿蜒向前,崭新的安全护栏沿河道延伸,岸边草木葱茏,不时有村民在此散步、健身。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问题河”?这一变化源于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企业捐赠40万元,支持东乐村开展河道清淤、绿道铺设、护栏加装等工程,昔日的“问题河”成了村民眼中的“惠民景”。“以前河边的杂草比人都高,现在修得这么漂亮,我们都愿意来走走。”东乐村村民梁阿姨笑着说。

医疗、就业等民生关切同样被纳入协作清单。此前,长沙街道西溪村缺乏规范的卫生站,村民看病要跑几公里路。良鸿公司得知后,主动出资支持村内卫生站建设,如今,崭新的卫生站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就业方面,旭日蛋品有限公司、红日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村企结对”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公益帮扶则让乡村充满温情。长沙商会组织企业定期慰问困难群众,送去米、油、慰问金;立群医院每年开展免费爱心义诊,为老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宏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宏泽电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自带材料,为特困户吴伯修葺渗水的房屋,让老人在寒冬里感受到温暖;799数字体育中心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免费运动场所,负责人胡文辉还担任“乡村振兴专员”,助力长沙街道东升村完善体育设施,开展文体活动。从硬件设施的“提质”到民生服务的“升温”,企业的参与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也让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党建引领 企业反哺乡村

“‘百企兴百村’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和保障。”朱乔表示,长沙街道坚持“党建+村企共建”模式,通过支部联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开平市长沙街道西溪村党支部与开平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支部的结对共建颇具代表性。双方签订党建结对协议,围绕“共建合作、共享共赢”主题,建立“线上联学+线下实践”党员共育机制。“我们不仅一起学政策、学理论,更聚焦农村产业项目合作、农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整合资源、互补优势。”西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瑞巧介绍,开平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员企业帮助村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村里则为企业提供场地、劳动力等支持,党建引领让村企合作更有实效。

企业党员的“下沉”服务更让基层治理充满活力。依托“主题党日”“党员先锋队”等载体,企业党员主动参与乡村志愿服务:翻新西溪村内年久失修、漆面脱落的健身器材,让闲置设施重新“上岗”;为困难户吴叔家修建卫生厕所,解决“如厕难”的问题;在防汛抗旱、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企业党员与村党员并肩作战,形成了“有事一起干、难题共同解”的强大合力。“以前觉得企业和村里是‘两家人’,现在通过党组织牵线,成了‘一家人’。”一名企业党员说,“党建+村企共建”,让企业找到了反哺乡村的切入点,也让村庄获得了发展的助力。“‘百企兴百村’行动的每一步实践,都在诠释着‘村企共生’‘城乡共富’的深刻内涵。”朱乔表示,长沙街道将持续深化村企共建的广度与深度,让企业的“外力”与乡村的“内力”同频共振,助力开平市高质量发展。

潭江之畔,振兴潮涌。当南粤大地的乡村竞相破题振兴之路时,开平市长沙街道以党建执笔、治理研墨、发展铺纸,在广袤田野间绘就一幅别开生面的振兴长卷。这座历史悠久的商埠,正用“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治筑基、产治融合增效”的实践密码,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